新人入门别瞎学,这 3 件事做好,3 个月就能上手(附学习清单)

chengsenw 网络营销评论32阅读模式

上周帮一个想转行做产品的应届生改简历,发现他写了 “精通 Axure、熟练使用墨刀、会画原型图”,却连 “什么是用户需求” 都说不清楚。这让我想起自己刚入行时,花了两个月死磕原型工具,结果第一次需求评审就被开发问懵:“你这个功能解决什么问题?有数据支撑吗?”

其实,产品经理入门不是 “学工具”,而是 “学思维”。踩过 “盲目考证”“沉迷画原型”“空谈战略” 这些坑后,我总结出新人入门的 3 个核心步骤,以及从 0 到 1 的学习清单,帮你避开 90% 的无效努力,3 个月就能具备基础工作能力。

一、产品经理到底是做什么的?

很多新人以为产品经理是 “拍脑袋想功能的人”,或者 “只会画原型的工具人”,这两种认知都会让你走歪路。

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,80% 的产品岗新人试用期被淘汰,不是因为技能不行,而是因为没搞懂核心职责:产品经理是 “解决问题的人”—— 发现用户的问题,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,推动团队落地,最后用数据验证效果

就像有个新人做外卖 APP,上来就说 “要加一个社交功能,让用户能和骑手聊天”。但实际上,用户的核心问题是 “不知道外卖什么时候到”,比起聊天,更需要的是 “实时定位 + 预估送达时间校准”。后来这个功能上线,用户投诉率降了 40%,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。

想入门,先明确 3 个认知:

  1. 别把 “画原型” 当核心:原型只是 “表达想法的工具”,就像作家用文字写故事,产品用原型讲方案,重点是 “故事好不好”,而不是 “字写得漂不漂亮”;
  2. 别沉迷 “高大上的理论”:别一上来就研究 “波特五力模型”“SWOT 分析”,先学会 “怎么和用户聊天,挖到他没说的需求”;
  3. 别害怕 “不懂技术”:产品经理不用会写代码,但要知道 “什么能做、什么不能做、大概要多久”,和开发沟通时不说 “这个很简单”,而是问 “实现这个功能,技术上有什么难点?”。

我们团队招过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新人,他没学过任何工具,却能把用户访谈纪要整理得清清楚楚,指出 “用户说想要更快的物流,其实是怕生鲜变质”。入职 3 个月,他提出的 “冷链物流时效标签” 功能,让生鲜订单的退货率降了 15%。这说明,入门的关键是 “解决问题的意识”,而不是 “工具熟练度”

二、新人入门必练的 3 个核心能力(附实操方法)

1. 需求挖掘:别信 “用户说的”,要挖 “他没说的”

新人最容易犯的错是 “用户说什么就做什么”。比如用户说 “想要一个夜间模式”,就直接画原型,却没想过 “他为什么需要夜间模式?”

之前做读书 APP 时,用户反馈 “想给书籍加标签”。我们没直接做,而是追问了 3 个问题:“你想给什么书加标签?”“加标签是为了方便找吗?”“现在找不到书时,你会怎么做?” 最后发现,用户其实是 “收藏了太多书,想按‘还没读’‘在读’‘已读完’分类”。于是我们做了 “书架分类功能”,使用率比单纯的标签功能高 3 倍。

关键动作:用 “5Why 法” 挖到需求本质

遇到用户提的需求,至少追问 3 层,找到背后的真实目的。

具体操作:

  1. 记录用户的原话(比如 “我希望 APP 有消息撤回功能”);
  2. 第一次追问:“为什么需要这个功能?”(可能回答 “有时候发错消息很尴尬”);
  3. 第二次追问:“发错消息时,你最担心什么?”(可能说 “怕被对方看到,想及时删掉”);
  4. 第三次追问:“如果不撤回,还有其他解决办法吗?”(可能说 “如果能延迟 2 分钟发送,让我有时间检查就好了”);
  5. 总结本质需求:用户需要 “避免发错消息的尴尬”,解决方案可能是 “消息延迟发送”,比 “撤回功能” 更简单。

练习方法:

每天找一个 APP,记录 3 个你觉得 “不好用” 的地方,用 “5Why 法” 分析背后的原因。比如 “微信朋友圈不能编辑”,可以追问:“为什么需要编辑功能?”“发错内容时,你现在怎么解决?”“如果能编辑,会频繁用吗?”

2. 需求优先级排序:不是 “想做什么”,而是 “该做什么”

新人常陷入 “什么都想做” 的误区,结果列了 100 个功能,开发根本做不完。其实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是 “在有限资源里,选最该做的事”。

某电商 APP 的新人产品经理,提了 20 个功能需求,开发团队直接拒绝。后来用 “四象限法” 筛选,只保留了 3 个 “高价值 + 紧急” 的需求(比如 “修复支付失败的 bug”),两周就上线了,用户投诉率降了 50%。

关键动作:用 “价值 - 成本” 模型排优先级

把需求分成 4 类,优先做 “高价值、低成本” 的事。

具体操作:

  1. 画一个坐标轴,横轴是 “开发成本”(低→高),纵轴是 “用户价值”(低→高);
  2. 把需求放进对应的象限:
    • 第一象限(高价值 + 低成本):比如 “优化按钮文案,提高点击率”,优先做;
    • 第二象限(高价值 + 高成本):比如 “重构整个登录系统”,排期做;
    • 第三象限(低价值 + 低成本):比如 “换个 APP 图标颜色”,可做可不做;
    • 第四象限(低价值 + 高成本):比如 “给每个按钮加动画效果”,不做;
  3. 给第一象限的需求标上 “必须本周做”,第二象限标 “下个月做”,其他暂时搁置。

练习方法:

打开你常用的 APP,列出 5 个想优化的功能,用 “价值 - 成本” 模型排序,写出每个功能的 “价值点”(比如 “能让用户留存率提升多少”)和 “成本点”(比如 “开发需要几天”)。

3. 沟通能力:和开发说话,别说 “我觉得”,要说 “数据证明”

新人最怵和开发沟通,总被怼 “这个需求不合理”。其实开发不是故意刁难,而是需要 “说服他的理由”。

之前推一个会员体系,开发说 “计算逻辑太复杂,做不了”。我没争论,而是拿出数据:“现在高价值用户的流失率是 15%,会员体系上线后,预计能降到 8%,相当于每月多赚 20 万。第一版可以先做基础积分,等级权益后面再加,这样开发量能减少一半。” 最后开发同意了,还主动提了简化逻辑的建议。

关键动作:和开发沟通的 “3 句话模板”

每次提需求,先讲清楚 “为什么做、做什么、怎么做简单”。

具体操作:

  1. 第一句:说价值(用数据)“这个需求来自上周 30% 的用户反馈,做了能让下单转化率涨 5%”;
  2. 第二句:说核心(讲重点)“核心是做‘地址自动填充’,用户输入手机号就能带出常用地址”;
  3. 第三句:说简化(给方案)“第一版可以先对接两个地址库,其他的后面再加,开发时间能从 5 天缩到 2 天”。

练习方法:

找一个开发朋友(或假装对方是开发),用 “3 句话模板” 讲一个你想做的功能,看对方是否愿意接。如果被质疑,就补充数据和简化方案。

三、新人入门的 3 个实操误区(别踩!)

1. 别沉迷学工具,先学 “解决问题”

很多新人花 3 个月学 Axure,做出的原型比老产品还漂亮,却不知道 “这个原型要解决什么问题”。其实原型只要 “清晰易懂” 就行,用 PPT 画流程图,比用 Axure 画复杂原型更有用。

正确做法: 花 1 天学 Axure 的基础操作(按钮、页面跳转),能画简单原型即可。把时间省下来练 “需求挖掘” 和 “沟通”。

2. 别盲目考证,作品集比证书有用

市面上的 “产品经理认证” 大多是割韭菜,企业根本不看。真正有价值的是 “能证明你会做产品的作品集”,比如你分析过什么 APP、提出过什么优化方案、有没有自己做的小项目。

正确做法: 做一个 “产品分析报告”,选一个你熟悉的 APP(比如小红书),分析它的用户群体、核心功能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,附上线后的预期效果。这比任何证书都有说服力。

3. 别只看理论书,多做 “小项目”

看 10 本《产品心经》,不如自己动手改一个功能。新人可以从 “优化身边的产品” 开始,比如帮学校的公众号设计一个 “查成绩” 功能,或给小区的微信群提一个 “垃圾分类指南” 的优化建议。

正确做法: 每周花 2 小时,做一个 “微优化方案”,包括用户痛点、解决方案、原型图(手绘都行)、预期效果。积累 3 个这样的方案,就能初步证明你的能力。

新人入门 30 天学习清单(按优先级排序)

第 1-10 天:建立认知

  • 读 1 本书: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》(入门级,了解基本概念);
  • 看 3 个视频:B 站 “产品经理入门 3 节课”(选播放量高的,学基本流程);
  • 做 1 个练习:每天分析 1 个 APP 的 3 个功能,记录 “为什么这么设计”。

第 11-20 天:练核心能力

  • 练需求挖掘:用 “5Why 法” 分析 10 个用户反馈(可以从 APP 的评论区找);
  • 练优先级排序:给 1 个 APP 列 10 个功能,用 “价值 - 成本” 模型排序;
  • 画 1 个原型:选一个简单功能(比如 “微信的群接龙”),用 Axure 画原型,不超过 3 个页面。

第 21-30 天:准备求职

  • 做 1 个作品集:选 1 个 APP,写完整的分析报告(用户、需求、功能、优化方案);
  • 模拟 1 次面试:找 10 个常见问题(比如 “你觉得什么是好的产品?”),用自己的经历回答;
  • 学 1 个工具:掌握 Axure 的基础操作(按钮、页面跳转、简单交互),不用学复杂功能。

最后想说:产品经理入门的门槛,不在 “技能” 而在 “思维”。你不需要一开始就会画漂亮的原型,也不用懂复杂的技术,但必须学会 “站在用户角度想问题”“用数据说话”“在有限资源里做取舍”。

我见过学了 3 年还没入门的人,也见过 3 个月就上手的新人,区别在于 “是否在做有价值的练习”。别追求 “完美入门”,先从 “解决一个小问题” 开始,比如优化你常用的 APP 里一个不好用的功能,写出你的方案 —— 这就是最好的入门方式。

你们入门时,遇到过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?是不知道学什么,还是怕学不会?评论区告诉我,我来帮你拆解解决方案~

 
chengsenw
  • 本文由 chengsenw 发表于 2025年8月27日 00:53:3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gewo168.com/2459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