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花了 20 万推广费,只来了 500 个用户,还全是僵尸粉。” 朋友公司的 CRM 软件上线时,老板拍板做了场 “大推广”:在各大平台投广告,发了 10 万份传单,结果钱花光了,能用的用户没几个。
很多产品经理觉得 “推广就是砸钱打广告”,但真实情况是:80% 的推广预算都浪费在了 “无效用户” 身上。今天这篇文章,就把我操盘过的 B 端软件推广案例拆给你看 —— 如何用 30% 的预算,做到 300% 的效果?从用户定位到渠道选择,每个步骤都附具体数据和做法,最后送你一份 “软件推广 Checklist”,直接套用就能避坑。
一、软件推广最容易踩的 3 个坑:钱花了,人没来
第一次做推广时,我犯了 3 个低级错误,现在想起来还心疼钱:
坑 1:把 “所有人” 都当成目标用户
我们做的是一款 “中小企业财务软件”,上线时想着 “所有企业都需要财务软件”,于是在百度上投了 “财务软件”“企业管理工具” 等关键词,还去各种行业峰会发传单。结果来了一堆用户:有个人记账的宝妈,有想免费试用的大型企业会计,真正符合 “中小企业” 定位的用户只占 15%。
更糟的是,这些无效用户让客服每天忙着解释 “我们不适合个人用”,真正的潜在用户咨询反而没人接,转化率低到 2%。
坑 2:推广内容只说 “我们有多好”,不说 “用户能得到什么”
早期的推广文案写的是 “我们的软件有 10 大功能,采用最新技术,安全可靠”,结果点击率只有 0.3%。后来和用户聊天才发现,中小企业老板根本不关心 “技术多牛”,他们只在乎 “能不能帮我省钱、能不能让我少报税”。
就像你推销一把刀,不说 “能快准狠切菜”,只说 “这把刀用了航天材料”,谁会买?
坑 3:渠道选错,把广告发到了 “用户看不到的地方”
我们在抖音上投了信息流广告,花了 5 万块,只来了 30 个用户。后来才明白:中小企业老板很少刷抖音看软件广告,他们活跃在行业社群、垂直论坛和线下沙龙。就像钓鱼要去有鱼的地方,你在沙漠里撒网,再努力也没用。
二、3 个关键动作,让推广效率翻 10 倍
后来我们调整了策略,用 3 个动作就让用户从 0 涨到 10 万,获客成本降了 70%:
动作 1:用 “用户画像 3 步法”,精准锁定 “愿意掏钱的人”
别再喊 “我们的产品适合所有人”,先搞清楚 “谁最需要你的软件”。我们用 3 步画出了精准用户画像:
第 1 步:问自己 “用户是谁,他疼什么”
拿我们的财务软件举例:
- 是谁?—— 50 人以下中小企业的老板 / 财务负责人,年龄 30-45 岁,没专业财务团队。
- 疼什么?—— 手工记账容易错,报税经常漏,雇个会计每月要花 5000 块。
这些痛点不是猜的,是我们打了 100 个电话问出来的。有个老板说:“上次报税填错个数,罚了 2000 块,要是有软件能自动检查就好了。” 这句话后来成了我们的推广重点。
第 2 步:算清楚 “用户在哪,怎么找到他”
知道了用户是谁,就去他们常待的地方:
- 线上:中小企业老板社群(比如 “创业邦会员群”)、垂直论坛(“会计家园”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”)、行业公众号(“创业小老板”“财税大讲堂”)。
- 线下:地方性中小企业协会的沙龙、工业园区的招商会、税务局门口(没错,这里全是财务负责人)。
我们在 “会计家园” 论坛发了篇 “3 个报错税的坑,中小企业老板必看”,里面自然提到我们的软件能自动检查错误,当天就来了 200 多个精准咨询。
第 3 步:给用户贴 “标签”,拒绝 “无效流量”
推广时一定要设置 “筛选条件”,比如我们在落地页加了个问题:“您的企业员工数是?” 选 “50 人以上” 就会提示 “我们暂时不适合您”。别觉得会损失用户,这些用户就算来了也不会付费,还会浪费你的服务资源。
效果:精准定位后,咨询用户中 “有效用户” 占比从 15% 涨到 80%,客服效率提升 5 倍。
动作 2:写 “用户视角” 的推广文案,让人一看就想 “我要试试”
好的推广文案不是 “自夸”,而是 “帮用户解决问题”。我们把文案从 “我们有多好” 改成 “你能得到什么”,点击率立马翻了 10 倍:
差文案 VS 好文案
- 差:“我们的财务软件功能强大,支持多账套管理。”(说自己)
- 好:“雇会计每月 5000 块?用这个软件,1 天学会自动记账,每年省 6 万。”(说用户)
3 个让文案戳中用户的技巧:
- 开头说痛点:“报税时总担心填错数?上次一个客户漏报了印花税,罚了 5000 块。”
- 中间给方案:“我们的软件能自动检查 300 个易错点,像个‘报税保镖’一样盯着你填的每一个数。”
- 结尾给钩子:“点击领‘中小企业报税避坑指南’,附软件 7 天免费试用链接。”
效果:文案改了之后,落地页转化率从 2% 涨到 18%,有个用户说:“你们说的正是我头疼的,不试试都觉得亏。”
动作 3:用 “渠道组合拳”,把钱花在 “能回本的地方”
不同渠道的 “获客成本” 和 “用户质量” 天差地别,我们测试了 10 个渠道后,只留下 3 个最有效的:
渠道 1:垂直社群 “精准渗透”(获客成本最低)
找 10 个 “中小企业老板群”,不是直接发广告,而是先帮群主做分享。比如我们在群里讲 “中小企业如何合法避税”,结尾说 “需要工具的可以私信我,免费发你试用版”。
玩法:给群主分成,每带来 1 个付费用户,群主得 100 块。这样群主会主动帮你筛选用户,还会帮你说话。
效果:花了 5000 块给群主分成,带来 800 个用户,其中 100 个付费,算下来获客成本 50 块,比广告便宜 60%。
渠道 2:“老用户裂变”(用户质量最高)
让老用户推荐新用户,双方都得奖励:老用户推荐 1 个付费用户,得 200 元现金;新用户得 3 个月免费使用期。
关键:老用户推荐时,给他们 “现成的话术”,比如 “我用这个软件 3 个月,报税没错过一次,省了不少心,你要不要试试?我给你发链接,你注册我还能得点奖励~” 别让用户自己想词,太麻烦。
效果:老用户推荐的用户,付费率比广告来的高 3 倍,因为 “朋友推荐的,觉得靠谱”。
渠道 3:“线下场景绑定”(信任度最高)
和税务局合作,在他们的 “中小企业服务日” 设展台,给来办事的企业发 “报税指南”,里面夹着软件试用卡。还和代账公司合作,让他们推荐我们的软件,每成一单分 30%。
为什么有效:用户在税务局遇到问题时,最容易接受 “能解决问题的工具”,而且有官方场景背书,信任感强。
效果:线下带来的用户,7 天留存率达 65%,比线上广告来的高 40%。
三、软件推广的 3 个 “反常识” 真相
做了 100 多次推广后,我发现很多 “想当然” 都是错的:
真相 1:“免费试用” 不一定好,“限量体验” 更能筛选精准用户
一开始我们搞 “无限免费试用”,结果来的都是 “薅羊毛” 的,试用到期后付费率只有 3%。后来改成 “7 天限量功能试用”,想解锁全部功能得填 “企业信息表”,虽然来的用户少了一半,但付费率涨到 25%。
用户心里清楚:“太容易得到的,往往不值钱。”
真相 2:B 端软件推广,“人传人” 比 “广告砸人” 更有效
B 端用户决策谨慎,更相信 “同行推荐”。我们做过统计:广告来的用户,平均要咨询 5 次才付费;而朋友推荐的用户,平均咨询 2 次就付费了。
所以别只盯着广告,多花时间维护老用户,让他们帮你说话。
真相 3:推广不是 “一次性动作”,是 “持续优化的过程”
没有一劳永逸的推广方案,我们每周都会看数据:哪个渠道来的用户付费多?哪个文案点击率高?然后把钱从 “效果差的渠道” 转到 “效果好的渠道”,文案也会每周小改一次。
就像开车要不断调整方向盘,推广也要根据路况随时优化。
软件产品推广 Checklist(共 8 项,照着勾就行)
检查项 | 关键动作 | 合格标准 |
用户定位 | 明确 “用户是谁、疼什么、在哪”,拒绝 “所有人” | 能说出 3 个用户具体痛点,知道 2 个用户常去的渠道 |
文案设计 | 用 “痛点 + 方案 + 钩子” 结构,站在用户视角 | 文案里 “你” 出现的次数比 “我们” 多,点击率≥3% |
渠道测试 | 先小范围测试 3-5 个渠道,再集中投放效果好的 | 每个渠道测试预算不超过总预算的 10% |
老用户裂变 | 设计 “双方都受益” 的奖励,给现成的推荐话术 | 老用户推荐带来的新用户占比≥20% |
落地页优化 | 突出 “用户能得到的好处”,减少无关信息 | 落地页转化率≥10%,加载时间≤3 秒 |
数据监控 | 跟踪 “渠道获客成本、付费率、7 天留存” | 每天看数据,每周调整一次渠道和文案 |
筛选机制 | 用问题或门槛筛选无效用户,节省服务资源 | 有效用户占比≥70% |
长期运营 | 定期给老用户发 “使用技巧”,刺激他们推荐 | 老用户月活跃度≥50% |
行动指南:明天就可以做的 2 件事
- 拿出你的用户列表,挑 10 个付费用户,打个电话问他们:“你当初为什么选我们的软件?最让你头疼的问题是什么?” 把答案记下来,这就是你最该在推广里说的话。
- 检查你现在的推广渠道,算一算 “每个渠道花了多少钱,带来多少付费用户”,把花钱多但效果差的渠道停掉,把钱转到效果好的渠道 —— 别心疼已经花的钱,及时止损比硬撑着强。
最后想问你:你做的软件推广,遇到过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?是用户不精准,还是文案没人看?评论区聊聊,我可以帮你出具体的优化建议 —— 毕竟,推广的坑,我们都踩过。
评论